@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专栏中主要更新科普性的新传学科词汇。与常规的「名词解释考题」不同,这些名词并不一定会直接出现在试卷中,但能够成为面对社会现象与问题时的思考素养与切入角度,帮助丰富论述表达与思维的逻辑关系,包括符号性歼灭、文凭社会、麦当劳化、自我降格、快感社会主义、耻感文化等。涉及到更多文史哲、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应内容。在新传学科考察内容不断拓展的当下,用以丰富学科视野与延伸思维边界。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每日更新高级名词的账号
欢迎赛博朋友们关注呀
我们的共同记忆
@TuTouSuo™️
“凝缩”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讨论梦的工作原理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主体释义过程中基于汇聚和排除逻辑的一种意义萃取机制。凝缩记忆则是指在经过过滤、提纯和强化之后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共同体认同的记忆,有利于集体记忆的生成。一般来说,凝缩记忆是通过凝缩符号来实现的,通过对符号的定格形塑人们的认知,从而最终实现集体对于某一事件的集体认同,产生共同体意识。
具体来说,公共议题的构造往往依赖于特定的符号生产实践,一段标语、一个会徽都会使人们对事件产生相关的认知,而这些永恒定格的符号瞬间被称为凝缩符号。个体则通过对凝缩符号的接触、识别和理解,建构对某些社会事件、公共议题的认知和记忆。比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冰墩墩”、“谷爱凌”作为特定的符号被记住、被认识,而大众也通过这两个符号产生相似的认知,即:北京冬奥会上我国是友好可亲的,也是足够强大的。
但是,由于短视频的出现,这种快速流动的媒介不断瓦解着凝缩符号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凝缩记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记忆的生成。一方面,视像的快速流动、翻转、更迭、覆盖,使得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与深层情感共鸣的“符号瞬间”难以凝固和确认;另一方面,凝缩记忆往往是传播者符号生产与接受者符号释义相互作用的结果,短视频编辑和传播技术的便捷化,让受众轻易挪用符码并生成新的意义,以致于根植于特定时空情境的社会记忆呈现出混杂、无序,乃至分裂的局面,难以凝聚为集体记忆。
举个例子,同样还是北京奥运会。虽然前述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唤起了大众对于北京奥运会的共同记忆,但是必然存在一部分群体不认可上述内容的情况。这就是短视频在对符号解构下产生的意义分歧。有的人本来认可“谷爱凌”的贡献,但在短视频对其“归化”身份的讨论下而产生抵抗的情绪;有的人本来非常认同“冰墩墩”可爱的国宝形象,但在一些二手贩卖市场的冲击下而心生厌恶。可见,视频化社会的当下,凝缩记忆变得难以实现,而这也是我们对其加以讨论的价值所在。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e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
上一篇 留学圈杀猪盘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