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南新闻热线!

今天是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惠州如何实现蓝色经济占比1/4的2025目标?

【开栏语】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沿着领袖嘱托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向海图强·广东观察”,敬请垂注。

惠州惠东县白沙村,村边的盐洲红树林每天都有几千只候鸟栖息活动。由此往西40多公里,惠州港荃湾港区码头,船舶出入繁忙,不少船只正在紧张作业。在惠州滨海,世界级绿色石化高地日夜作业不息,黄金海岸、巽寮湾、双月湾等景区游人如织,中国科学院两项大科学装置、太平岭核电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再往海面上看去,海风徐来,风车转动;海上牧场,群鱼涌动……

搞建设、布项目、保生态,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位于南海之滨的惠州是广东省海洋大市,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281.4公里,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给了城市发展无限的蓝色空间,支撑着城市“沿江向海”发展的决心。

就在前不久,广东省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惠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014.7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惠州发展动能十足。其中,海洋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蓝色引擎”作用,占比一直在两成以上。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当前全省上下都在发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惠州也正阔步向前,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临海清洁能源以及石化等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为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注入新动能。

蓝色引擎“强”

去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约1140亿元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是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具有战略支撑作用。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今年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报告,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海洋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作为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惠州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首先要摸清家底。在资源禀赋上,惠州全市海域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281.4公里,自然海岛162个,海域面积、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分别居全省第六、第五和第四位,广袤的海域资源为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有了底数,下一步就是利用好资源聚焦产业发展。近年来,惠州不断迈出海洋发展的新脚步,构建以临海石化为龙头,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临海清洁能源为重点、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综合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约114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的21%。自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产值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纵观惠州经济结构,海洋经济已成为引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蓝色引擎”。

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印发实施的《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2亿吨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惠州坚持强化规划统筹引领、精准配置资源,提出要整体谋划海洋发展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立陆海统筹、立体开发的理念,深挖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价值,建设海洋特质更加明显、海洋经济竞争力更强、民生福祉更好、资源利用效益更优、开放水平更高、可持续发展韧性更足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海洋城市,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和珠江东岸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新动能起“势”

新型储能等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在惠东县稔平半岛以南的海域,40台单支叶片长达86.5米的风机伫立在湛蓝的海上,海风吹动叶轮,风力就转化电能,点亮万家灯火。一旁,新的风机正在有序安装,到今年底,这里将新屹立64台机组。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也是惠州有效利用海风资源的首个标志性重大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到今年底全部建成,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届时,每年将提供清洁电能约30亿千瓦时,可等效节省标煤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5万吨。

惠东县稔平半岛的黄埠镇太平岭核电项目,1号机组建设已进入冷试准备的最后冲刺阶段,按计划今年年底将实现冷试,明年年初进行热试。同样在黄埠镇,两个“国之重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它们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优先安排建设的16项大科学装置中的两项。

当前,惠州正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这3个重大项目是惠州发挥海洋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缩影。重大项目的意义并不止于项目本身,其自带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助力惠州形成新产业,锻造新势能。

随着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太平岭核电项目、LNG接收站项目等项目有序实施,惠州已在临海地区初步构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助力惠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这些重大项目是惠州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种下的一颗种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会长出粗壮的分支和茂密的枝丫,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城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商环境“优”

海洋油气化工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10月12日,大亚湾石化区,瑞士化工巨头科莱恩集团在亚洲的首座无卤阻燃新材料生产基地投产。从2009年在大亚湾投资建设首座环氧乙烷衍生物生产基地开始,科莱恩持续在中国追加投资、升级扩产。仅2020年以来,其在大亚湾的总投资达到1.95亿美元。

这是大亚湾石化区以开放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持续投资的一个缩影。

漫步在大亚湾畔,海风徐徐,涛声阵阵,宽阔笔直的大亚湾石化大道两边,纵横交错的管廊、高耸林立的塔林之间点缀着簇簇红花绿树。这座石化产业新城,是惠州探索海洋油气化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起源,也是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石化强市”转型的有力实践。

自第一个项目中海壳牌一期项目投产后,国内外众多石化中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如今,这里集聚了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恒力石化、宇新化工等一批重大石化产业项目,共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家化工企业。石化区也连续5年居全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近年来,惠州进一步提出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目标,并在石化区直线距离10公里的惠东县白花镇高水平规划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延伸附加值更大的石化下游产业。

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和大亚湾石化区形成“双子星”联动格局,成为石化巨头、行业“小巨人”和专精特新等企业投资的首选地。

今年1月至8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累计已落户产业项目18宗,总投资约226.7亿元,年产值约507亿元,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的良好局面。

滨海旅游“热”

打响“惠州湾”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

十月的海边,碧海蓝天、水天一色,不少游客来到巽寮、港口等地,脚踩细软的白沙欣赏海景。

滨海旅游业是惠州海洋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是惠州旅游产业的支柱。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惠州来说,巽寮湾、小径湾、双月湾向来是游客滨海旅游的青睐之地。

稔平半岛海钓、游艇、帆船等海上运动新业态快速发展;休闲疗养类型的滨海康养产业也正在起步发展;打造了巽寮妈祖文化旅游节、海龟文化旅游节等滨海旅游节庆品牌,承办了省旅游文化节及东坡文化节惠东分会场等大型活动;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比赛、帆船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极大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效益提升……

近年来,惠州着力推动稔平半岛整合海岛、海湾及岸线旅游资源,建设滨海旅游示范区,打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州湾”旅游品牌。这些深体验、慢生活的微度假产品,形成更多都市周末消费微旅游新场景,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们热情高涨。2022年,惠州滨海地区接待游客1464.6万人次。2023年1-8月滨海地区接待游客1422.5万人次。

展望未来,滨海旅游已成为惠州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惠州“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精品线路和活动赛事。

对此,惠州规划建设“惠州湾”滨海旅游带,增强滨海旅游发展动力,积极打造“百里滨海旅游长廊”。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巽寮湾、双月湾、小径湾、三角洲岛、三门岛为基础的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体系。并启动双月湾风景名胜区、黑排角地质公园、好招楼湿地公园建设,金融街、星河智乐谷、九铭屿海等滨海旅游项目有序推进,旅游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生态修复“美”

绿色发展贯穿海洋事业发展全过程

惠东考洲洋,不少市民会来到滩涂旁游玩。日落时分,鹭鸟在红树林上空飞翔,盘旋几回后再飞回,与红树林、碧海、蓝天构成一幅静谧、祥和的风景,让人们不禁感叹惠州的自然生态之美好。

过去,考洲洋地区因无序过度开发,导致红树林生长空间压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自2014年开始,惠州积极推动考洲洋红树林保护修复,到2022年已先后投入将近2.3亿元,组织实施了多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增红树林种植约7600亩,进一步提升了海洋岸线的生态功能,有效筑牢海洋生态保护屏障。

考洲洋红树林生态环境系统修复,不仅丰富了海洋生物资源和鸟类资源,为周围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单一传统水产养殖向生态效益型养殖、体验式休闲旅游、相关服务业等多元化发展,成为了惠州市新的生态名片之一。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惠州坚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从养殖与捕捞设施的清理整治、海漂垃圾收集、入海河流整治、红树林种植、滨海湿地公园建设等方面入手,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形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格局。

可以看到,在惠州,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海洋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海洋产业类型越来越丰富,产业基础越来越雄厚,海洋生态保护展现新作为。一幅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海洋强市”建设蓝图正徐徐展开。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策 划:李琳 袁佩如 朱景

采 写: 惠州日报记者 邱若蓉 冯丽均

执 行:苏若倩 韩薇 曾文宇 欧文恒 刘玉倩 张涵青

视 频:惠州市广播电视台

设 计:李江锐 张琪达 杨晨悦 汪婉莹

校 对: 陈学德

南方网 惠州日报 惠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云南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中国象棋协会24日发布《象棋项目从业人员自媒体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旨在进一步规范象棋项目从业人员在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象棋舆论环境。中国象棋协会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文]
    2024-04-25 02:01
  • 据央视新闻援引黎巴嫩“广场”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21日晚,伊拉克民兵武装向位于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省奥马尔油田的一处美军基地发射了4枚火箭弹。当天稍早时,黎巴嫩“广场”电视台还报道称,美国在叙利亚东北部哈塞克省北部的军事基地附近遭到一架无人机[全文]
    2024-04-24 02:08
  • 红星资本局3月29日消息,今日,万科(000002.A)召开2023年度业绩会,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联席总裁张海等就近期市场关注的多个热点话题进行回应。图为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 网络图昨日晚间,万科公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6[全文]
    2024-03-30 02:06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 截至3月14日,燕郊爆燃事故已经造成7死、27伤。当天早晨,爆燃点南侧受损的商业楼被绿色围挡围起,准备进行修缮;同时,爆燃点迎宾路对面的文化大厦外围也被绿色挡板围了起来。燕郊爆燃事故受损楼体已被绿网围起,准备进行修[全文]
    2024-03-16 02:06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云南新闻热线 yn.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